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社会实践教学活动
作者:陈燕
日期:2024-12-23
浏览次数:1490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,10月26日-12月5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近1000名学生分批前往苍溪红军渡纪念馆、功勋馆、旺苍红军纪念馆、红军文化园、广元市博物馆、四川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开展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社会实践教学活动,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精神养分,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与认同,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动的历史场景之中。

【探访红军石刻标语碑林:追寻红色足迹,传承革命精神】
红军石刻标语碑林,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。漫步于碑林之间,那些铿锵有力的标语仿佛穿越时空,向我们诉说着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。通过忆红军、画长征、述长征、谈感悟等现场教学方式,让学生深入学习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及其深远意义,激励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

【走进红色沃土:了解长征历史,感悟长征精神】
走进苍溪红军渡纪念馆、功勋馆以及旺苍红军纪念馆,通过现场详实的讲解、细致的参观和深入的查阅,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长征的具体路线、历史脉络以及深刻背景,更对“长征是宣言书,长征是宣传队,长征是播种机”这一论断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;走进红色乡村、红色遗迹遗址,通过诗词朗诵、红歌对唱、知识竞赛等活动,致敬先烈,感悟长征精神;走进红军后代、人民群众中,认真聆听抗美援朝战争的英勇经历与不朽传奇,深切感受到了精神信仰在共产党人血脉中的代代相传与历久弥新,随后组织大学生进行心得分享,他们满怀激情地讲述着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,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,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。

【走进广元市博物馆:触摸千年文脉,感悟文化自信】
广元市博物馆不仅是巴蜀文明的璀璨宝库,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。在这里,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低语,讲述着民族的根与魂。通过专业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和同学们的互动问答,一同探寻古蜀道的秘密,感受三国文化的风云变幻,激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自豪感,坚定文化自信,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【缅怀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:弘扬抗震救灾精神,凝聚青春奋进力量】
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东河口地震遗址,记录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历史记忆。在这里,废墟之上生长出的希望之花,见证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坚韧与团结。通过参观展览、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解,同学们深刻理解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的民族大爱,学习在逆境中自强不息、重建家园的宝贵经验,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。
通过实践,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实践经历,不仅对革命精神、抗震救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更激发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、担当历史使命的坚定信念,同时,通过对广元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,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。这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,将这份红色记忆、文化记忆深深刻在心中,做到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
此次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社会实践教学活动,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,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。近年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深化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教学,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,通过学习英雄事迹和革命历史,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,使思政课堂“活”起来,不断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,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、终身受益、毕生难忘的“金课”。

【探访红军石刻标语碑林:追寻红色足迹,传承革命精神】
红军石刻标语碑林,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。漫步于碑林之间,那些铿锵有力的标语仿佛穿越时空,向我们诉说着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。通过忆红军、画长征、述长征、谈感悟等现场教学方式,让学生深入学习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及其深远意义,激励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

【走进红色沃土:了解长征历史,感悟长征精神】
走进苍溪红军渡纪念馆、功勋馆以及旺苍红军纪念馆,通过现场详实的讲解、细致的参观和深入的查阅,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长征的具体路线、历史脉络以及深刻背景,更对“长征是宣言书,长征是宣传队,长征是播种机”这一论断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;走进红色乡村、红色遗迹遗址,通过诗词朗诵、红歌对唱、知识竞赛等活动,致敬先烈,感悟长征精神;走进红军后代、人民群众中,认真聆听抗美援朝战争的英勇经历与不朽传奇,深切感受到了精神信仰在共产党人血脉中的代代相传与历久弥新,随后组织大学生进行心得分享,他们满怀激情地讲述着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,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,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。

【走进广元市博物馆:触摸千年文脉,感悟文化自信】
广元市博物馆不仅是巴蜀文明的璀璨宝库,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。在这里,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低语,讲述着民族的根与魂。通过专业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和同学们的互动问答,一同探寻古蜀道的秘密,感受三国文化的风云变幻,激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自豪感,坚定文化自信,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【缅怀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:弘扬抗震救灾精神,凝聚青春奋进力量】
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东河口地震遗址,记录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历史记忆。在这里,废墟之上生长出的希望之花,见证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坚韧与团结。通过参观展览、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解,同学们深刻理解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的民族大爱,学习在逆境中自强不息、重建家园的宝贵经验,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。
通过实践,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实践经历,不仅对革命精神、抗震救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更激发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、担当历史使命的坚定信念,同时,通过对广元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,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。这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,将这份红色记忆、文化记忆深深刻在心中,做到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
此次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社会实践教学活动,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,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。近年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深化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教学,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,通过学习英雄事迹和革命历史,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,使思政课堂“活”起来,不断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,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、终身受益、毕生难忘的“金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