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院德法教研室开展“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蜀道”实践教学活动——探寻古蜀道多元文化 深化思政课实践育人
作者:陈燕  日期:2025-06-23  浏览次数:24 
   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,2025年3月至6月,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组织近500名大一学生,分批前往翠云廊、昭化古城、天雄村、广元市禁毒基地等开展“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蜀道”系列实践教学活动,深入挖掘古蜀道蕴含的绿色文化、传统文化、乡村振兴文化、法治文化和红色文化,在实践中深化思政教育,厚植家国情怀。

     翠云廊内,万株古柏郁郁葱葱,绵延数十里,被誉为 “蜀道奇观”。师生们沿着古蜀道漫步其中,仿佛置身于绿色的历史长廊。千年古柏见证了古蜀道的兴衰变迁,也彰显着古人对生态环境的珍视与保护。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,大家了解到古人在开辟和维护蜀道的过程中,就十分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,采取了诸多保护生态的措施,如合理规划道路走向,避免过度破坏植被等,以及现代为守护这片绿色所采取的科学措施。
     同学们还参与了古树保护知识科普活动,开展了背诵古诗词活动。大家纷纷表示,“我们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,这些古柏是大自然和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,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,让绿色文化代代相传。”翠云廊之行,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,进一步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,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
    昭化古城是古蜀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,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。踏入古城,青石板路、飞檐斗拱、古色古香的建筑,无不散发着历史的韵味。同学们首先聆听主讲教师对昭化古城和三国文化的介绍;随后参观了古城内的县衙、文庙、考棚等古建筑,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、教育文化;最后,辅讲学生讲述与昭化古城有关的三国故事。“在这里,我仿佛与古人对话,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,我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。 ”一位同学激动地说。此次昭化古城之旅,让同学们对三国文化有了更直观、更深刻的认识,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。

    走进昭化区天雄村,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。曾经偏远落后的村庄,如今依托古蜀道文化资源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。实践活动中,师生们参观了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,了解到通过种植特色农产品、发展电商销售,村民们实现了增收致富;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村落中,感受着传统建筑与现代设施的完美融合;与村民的交流中,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。感悟分享环节,有同学谈到:“天雄村的发展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大生命力,也让我对未来农村发展充满信心,作为电商专业的学子,我也要将自己所学发挥到乡村振兴事业的大舞台上。”此次实践,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共同富裕、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,也激发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热情。

    在广元市禁毒基地,师生们开启了古蜀道法治文化的感悟之旅。基地老师通过生动讲解、实物展示、场景复原、多媒体互动、观看警示教育片、法律知识竞赛等丰富的形式,生动呈现了毒品的危害、禁毒历史以及广元市在禁毒工作中取得的成果。从古蜀道时期对非法贸易的管制,到如今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打击,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法治在维护社会稳定、保障人民安全中的重要作用。在模拟吸毒体验区,大家直观感受到毒品对人体的巨大伤害,进一步增强了识毒、防毒、拒毒的意识。“这次参观让我明白,法治是守护美好生活的坚实盾牌,我们每个人都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。”参与活动的同学说道。此次参观,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古今法治文化,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禁毒相关的法律知识,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,进一步树立了法治观念,增强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。

    古蜀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,更是一部镌刻着革命记忆的红色史书。为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革命精神,大一全体学生完成嘉陵江战役思政虚拟仿真实验。同学们化身红军战士,沉浸式置身于红军冒着枪林弹雨突破天险的壮烈场景,直观感受战斗的艰险不易和生死考验,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。同学们在实验报告中纷纷表示,参与嘉陵江战役虚拟仿真实验,是一次穿越时空、深度触摸历史的难忘经历。这不仅是一场游戏,更是一堂生动且深刻的思政课,让同学们增强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,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以实际行动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坚定理想信念,勇担时代使命。
    “跟着总书记走蜀道”系列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,将理论学习与实地体验紧密结合,让同学们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中,接受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思想洗礼。未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挖地方文化资源,创新思政教育形式,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、锤炼品格,培养更多具有坚定信仰、法治意识、生态理念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。